財新Enjoy雅趣重磅推出《南極旅行指南》
我為什么去南極
實際上,南極就像一種癮。一旦你腳踏上這片冰雪,你就會期待著再次到來。與它有
關的一切都有著某種熱切的聯系。每一個到過南極的人,南極所賦予的,是一生難以
磨滅的心靈印記。為什么去南極?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答案。
我們終其一生,都希望擁有一次心靈覺醒的生命之旅。如果要票選旅行者的終極夢想
之地,南極必然入榜, 那片世界上最安靜、最純凈、最遙遠、最原生態的大陸,如夢
似幻的絕美景色,極難一遇的生靈……遺世獨立的仙境,令我們魂牽夢縈——南極,
一輩子必須去一次。
而實際上,南極就像一種癮。一旦你腳踏上這片冰雪,你就會期待著再次到來。與它
有關的一切都有著某種熱切的聯系。每一個到過南極的人,南極所賦予的,是一生難
以磨滅的心靈印記。
為什么去南極?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答案。
童年的遙遠夢想
@蔡景暉(《到南極》作者,窮游網副總裁)
小時候聽斯科特和阿蒙森競賽南極點
南極,曾是一個看似遙遠得近乎無關的夢想
昨天,阿蒙森到達南極點99周年(2010年)
今天,我在南極大陸被它震撼
這里的純凈、自然、大氣磅礴
無論你有怎樣的期待,它都會超越你的想象
夢想,其實遠在天邊,近在眼前
只要你勇敢地走出第一步
你會發現一切都沒有那么遙遠
那么,就給自己一個機會
讓夢想上路吧!
孩子與純凈世界的相遇
@馬力(海外頂級夏令營研究者,8年帶孩子旅行經歷,到過六大洲包括南極)
攜子到南極,我的動力就是一份好奇:一個孩子,在鮮活生動的年齡,尚沒有被世俗
污染了身心,當他在船頭迎風而立,一個強大而神秘的南極撲面而來時,會發生什么
?
這段共赴世界盡頭的南極旅程,讓我們有了更多共同的話題和興趣,讓我們的內心有
了某種頻率相同的共振,我們看待彼此的目光更寬容、深厚了,我們有信心攜手去走
更長更遠的路了。
從和大自然的關系中了解自己
@Wilson(跨文化歐洲戶外研究者、極地旅行探險專家)
人生的意義就是去了解自己是誰。了解自己是誰,首先要了解自己跟地球和大自然的
關系,南極正正能夠給予一個人了解自己跟大自然的關系,并讓人明白人生的意義,
我想這就是為什么人想到南極的原因。
體驗極簡生活的快樂
@七色地圖(《左右瑞士》的作者,世界遺產控)
南極,去之前,是一個熱烈追尋的夢,去之后,是一個悵然若失的夢。停留在那里,
仿佛是一個世紀的漫長,離開時,仿佛僅僅在那里呆了半個小時。
南極,必須再去一次的地方。在純凈世界里放空自己,體驗極致簡約帶來的快樂和感
動。陽光燦爛,風和日麗,這樣的南極當然是心頭大愛,寰宇間只有三種顏色,通,
透!在南極可以曬太陽嗎,當然可以。我打發時間的方式有兩種:去甲板上曬太陽,
在圖書館里當書蟲。南極的陽光,真的是格外清澈。
魂牽夢縈的“淡藍色冰體”
@曾敏兒(旅行作家,茂德公草堂掌柜。)
南極為什么成為夢想?似乎要遠述到遙遠之前的高中,地理課上講到地形地貌山川河
流,對冰川的描述是幾個樸素又美麗的字:“淡藍色的冰體”。或許就是從那個時候
,便對冰川有著無限的向往,而南極,于我則是一處純凈的所在,不為別的,或許就
是純凈和“淡藍色的冰體”。南極在好些年前,便成為了我的終極夢想。
南極的后遺癥是巨大的:那么遠的地方都去過了,還有什么地方算得上遙遠呢?而南
極的旅行確實再次令我感覺到了自我的卑微與渺小,無數的自以為是在旅行的過程中
,將會不斷被修正,被克服,對人、事、物、自我的認知,是需要用一生的旅行去完
成的。
旅行生活的“成人禮”
@王以、李迪(公司職員,2011年實現了30歲前去南極的夢想)
從某種意義上,到南極是我們旅行生活的一次“成人禮”。我們已經去過世界上最遙
遠的角落,從此以后,旅行的目的不再僅僅是“到達”,而可以更為真實、從容地行
走,體驗。同行的朋友說,每個旅人都會經歷一次“開竅”,仿佛小宇宙爆發一般,
之后再上路,所有的感官會有前所未有的新狀態。在南極,我們都被“開了竅” 。
終生難忘的奇遇
@張梁(登山家,中國農業銀行職員)
這是我終身難忘的一次旅行。來到南極,像夢,而一切又那么真實!在冰天雪地的世
界里,觀賞極難一遇的物種如海鳥、企鵝、海豹、鯨魚等等,在郵輪與冰山的摩擦聲
中,感受到了這就是南極。
探索世界盡頭的自然界哲學
@李栓科(《中國國家地理》社長、科考家)
對我來說,夢想的旅行不是“到南極”,而是“回到南極”。到南極是探險?或許險
皆由心來。這就是世界盡頭的自然界哲學:存在就是必然。一夜的風浪,船還在天堂
灣內規避,四周連綿不斷的冰山、雪峰還有浮云浮冰,都在提示這里的變幻。
讓人震撼的探索精神
@曹景行(知名媒體人,原鳳凰衛視資訊臺副臺長)
在天堂灣,我們還看到一艘帆船,8個年輕人駕船從烏斯懷亞過來,我們的頂級郵輪走
西風帶已是厲害,他們一艘小船也到了南極,那真是一種讓人震撼的探險精神!
與世隔絕中的啟迪
@成方圓(音樂人、藝術家,代表作:《童年》、《音樂之聲》)
其實指望一次旅行就改變你的人生是不太可能的,但是會給你很多啟迪,或者從另外
一個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,在南極我經常站在船上發呆,看茫茫大海,看冰山,在那
個情境下想一些事情都不一樣了。經過了兩天驚濤駭浪,冰天雪地,覺得以前的生活
突然和我隔絕了,曾經被我牽掛著的事情怎么離我那么遙遠啊,這種感覺特別美好。
改變對地球的看法
@胡潤(《胡潤百富》創刊人,通曉七種語言,英國注冊會計師)
1912年,英國極地探險家Robert Falcon Scott登陸南極點,彼時與第一個登陸南極點
的挪威人阿蒙森Amundsen僅僅相差35天。雖然很不幸地,他在回程途中倒在了南極的
暴風雪和嚴寒的襲擊之下,但仍舊不妨礙他成為南極探索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。2013
年年底,我也首次登上了南極大陸,并且由此相信,有些航海旅行會永遠地改變我們
對地球的看法。
過“共產主義生活”
@何亦紅(《戶外探險》執行主編)
在南極一切設施都是各國共享的,大家不分你我。許淙笑說,我們這里過的是“共產
主義生活”。在南極一切都那么純凈,人類社會的本來面目不就應該是這樣的么?
等待生命中的相遇
@蕭瑋(搖滾樂隊“麥田守望者”主唱兼吉他手,綠色和平組織志愿者)
對于我,在極地巡游的船上最動聽的廣播就是:“先生們女士們,我是您的船長,此
刻在船頭兩點鐘方向我們發現了一只鯨魚,請到甲板觀看!”那些生命中的相遇在等著
你!
激發生命力
@邢偉英(蘇州會老堂堂主,古建筑修復和守望者,文化旅行踐行者)
當人類用自己的生命力去感受南極的時候,南極不再是我們的終極夢想,而是我們新
的夢想新的起點!
更多思索的起點
@袁明華(杭州作協副主席,《永遠的岡底斯》作者)
和平年代,我們走向南極,南極也在走向我們。我們海陸空兼程,從東半球到西半球
,從北半球到南半球,南極離我們更近了,我們的心也貼得更近了。一種全新的意識
也因此變得更為強烈,今后的南極會是什么模樣?這次南極游,我不認為是一次探險
,我更愿意說是一次探秘,或者探索,除此,我想我們是否可以留更多一點的思索給
自己,也給別人。
來源:“Enjoy 雅趣”。